The Project Gutenberg eBook of 治世餘聞

This ebook is for the use of anyone anyw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ost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t no cost and with almost no restrictions whatsoever. You may copy it, give it away or re-use i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Project Gutenberg License included with this ebook or online at www.gutenberg.org. If you are not loc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you will have to check the laws of the country where you are located before using this eBook.

Title: 治世餘聞

Author: Hongmo Chen

Release date: October 16, 2008 [eBook #26932]
Most recently updated: January 4, 2021

Language: Chinese

*** START OF THE PROJECT GUTENBERG EBOOK 治世餘聞 ***

Produced by Che-Wei Hsu

第一卷

  丁未歲,鳳陽、亳州並淮安等處,皆報黃河清一月。及秋,今上即 位。先是,庚寅春甘露降於郊壇鬆,時憲廟親郊,御齋宮,取以賜百官。 翰林院進《甘露頌》,然是瑞實兆今上之在娠。至秋孟朏,乃誕。自古 聖帝明王之降生不偶,蓋必有禎祥兆於先,而非人所預知也。況今上實 太平天子,天意固有在矣。   內監蟲蟻房,蓄養四方所貢各色鳥獸甚多。弘治改元,首議放省, 以減浪費。所司白虎豹之屬,放即害物,欲殺恐非諒暗新政。左右以為 疑,上曰:「但絕其食,令自斃可也。」   戊申歲,縣丞徐頊上疏,請理皇妣薨逝之由,以復不共戴天之仇。 疏下內閣擬旨,大學士萬安、劉吉、尹直俱在,萬、劉皆不欲行,只言 請上自處。內臣將本去,尹復謂曰:「非不准行,只請上示寬嚴輕重之 意,庶好擬旨批示。」逾三日,詢知本在御前。尹語萬、劉曰:「此本 不出,徐必再言,或有他人言,必來問所以不行,將何以對?今須請出 擬行。」於是內臣將本來擬,尹擬「法司看了來說。」劉曰:「法司便 要拿人,且著禮部。」尹曰:「禮部吉凶禮文煩擾不暇。」萬即依劉擬。 禮部覆本,請拘萬家親戚內眷曾經出入宮闈者究問。萬家實與吉通好, 懼甚,私謂尹曰:「我與萬家多不往來。」尹慰之曰:「此事只宜寬處, 若興大獄,株蓮蔓引,豈先帝之意哉!」劉喜曰:「盛德之言也。」少 頃,太監覃安等將禮部覆本來議擬旨。萬曰:「何如?」劉曰「先帝存 日」云云。覃搖首不然,久之,目尹曰:「先生如何說?」尹徐應之云 「宮闈往事,朕承皇太后洎母后宣尉明白,恁說的都是外面浮議,難憑 訪究,姑從輕處」云云。覃曰:「好!好!」初,成化中皇妣紀氏得倖, 有娠。萬貴妃既覺,恚而苦楚之。憲廟乃密令托病,出之安樂堂,以痞 報,而屬門官照管。既誕,密令內侍近臣,謹護視之。及悼恭薨後,內 庭漸傳西宮有一皇子,一二近臣,嘗請賜名付玉牒,或訪其外家,略加 表異,使外庭曉然知之,不然,他日何以信服於天下?而大學士彭時又 嘗托太監黃賜達云:「漢高外婦之子,且明取入宮,今實金枝玉葉,何 嫌而諱?」又有太監張敏,固厚結貴妃主宮太監段英,乘間說之。貴妃 驚云:「何獨不令我知!」遂具服進賀,厚賜紀氏母子,擇吉日請入宮。 時乙未年五月也。即於十九日下敕定名,徒紀氏處西內永壽宮,禮數視 貴妃。中外臣僚,喜懼交並。後紀妃有病,黃賜、張敏將院使方寶、治 中吳衡往治。萬妃請以黃袍賜之,俾得生見。次日病少間,自是不復令 診視。至六月二十八日卒,是日天色皆赤。以時享致齋,七月朔始發喪, 追封淑妃。   是歲,追尊皇妣紀為孝穆皇太后。哀冊有云:「睹漢家堯母之門, 增宋室真皇之慟。」上常謂其語語左右。曰:「此尹直所撰。」上曰:「朕 固知之矣。」   致仕南京兵部尚書王恕,陝西三原人。上在東宮時,已聞其名。至 是,首降敕召之,改吏部,加太子太保。未幾,言官劾各處巡撫及藩臬 官,內批黜革。恕以為不得其職,力求去,不許。既而南台薦入內閣, 上曰:「朕用蹇義、王直故事,委恕吏部,若有謀議,亦無不聽。」三 原為吏書,署於門曰:「宋人有言:受任於朝者以饋及門為恥,受任於 外者以苞苴人都為羞。今動曰贄儀,而不羞於入,我寧不自恥哉!」一 時帖然,無異議者。使非真誠積久而孚,亦自不敢書,書之適足以憎多 口矣。   戊申,陝西守臣奏天門開,人馬百萬自下。而浙江處州府亦報景寧 縣北屏風山有白馬成群,首尾相銜,從牛首山迤邐騰空而去。   都御史馬文升奏令南京科道點閘大小教場操軍。御史張昺、給事中 周紘往點,亡伍者十之三。主帥成國公朱儀及太監陳祖生、蔣琮恐甚, 因摭拾掩飾。朝廷命二人回話,乃直述所以,其事之丑益暴白矣。事下 兵部,覆奏解之。有命補外,王太宰恕上章救之,不允。科道復力諍之, 乃得調京首領。   己酉,西番貢獅子。其性勁險,一番人長與之相守,不暫離,夜則 同宿於木籠中,欲其馴率故也。少相離則獸眼異變,始作威矣。一人因 近視之,其舌略黏,則面皮已去其半。又畜二小獸,名曰吼,形類兔, 兩耳尖,長僅尺餘。獅作威時,即牽吼視之,獅畏伏不敢動。蓋吼作溺 著其體,肉即腐爛。吼猖獗,又畏雄鴻。鴻引吭高鳴,吼亦畏伏。物類 相制有如此。   西域土魯番阿黑麻是年誘殺哈密國王罕慎,並虜王母,奪去金印, 因求封,主哈密。事下兵部,議稱初太宗朝以西域番夷入貢者多,乃即 哈密地封元遺孽脫脫為忠順王,賜金印,凡諸夷入貢,悉令譯文以聞。 脫脫故,其子孛羅帖木兒襲封,故,無嗣,王母主國事。被吐魯番鎖檀 阿力王虜王母金印以去,甘州守臣奏報。朝廷差官撫處,適鎖檀阿力王 故,其子阿黑麻主事。守臣乘間奏以王母外甥畏兀兒種類都督罕慎襲封 為王,後阿黑麻復以罕慎非貴族,假以諸親殺之,遣使入貢求封,且乞 大通使往和番。尚書馬公文升謂:「今迤北大虜,亦不遣使通好。阿黑 麻自有分地,亦難封彼為王,彼若入貢,亦所不拒。」請降敕責諭之。 後因王母故,本酋乃以金印、城池來歸。馬公奏請訪求貴族元遺孽安定 王族姪陝巴襲封忠順王,主哈密。未幾,諸番夷以陝巴無所犒賜,阿黑 麻復怒大頭目都督阿木郎嘗克其賞賜,又嘗虜其部落頭畜,遂殺阿木郎, 復虜陝巴、金印以去。報至,適阿黑麻先所遣大頭目寫亦滿速兒等四十 餘人入貢,在京師。大學士丘公濬謂馬公曰:「哈密事重,煩公一行。」 馬曰:「邊方有事,臣子豈可辭勞。但西域賈胡惟圖窺利,不善射騎, 自古豈有西域為中國大患者?徐當靜之。」丘曰:「有讖言不可不慮。」 因集議,請自往。眾曰:「哈密一方事耳,今虜在邊,四方多故。公往 甘、涼,四方邊事付之何人?」乃議以兵部右侍郎張公海、都督僉事侯 謙率寫亦滿速兒等往經略之。既抵甘州,議令寫亦滿速兒等數人,並遣 在邊通事,先以敕諭阿黑麻順天道,歸陝巴、金印。久未回報,阿黑麻 愈肆驕橫,詐稱領夷兵一萬,用雲梯攻肅州城,並蹂甘州。報至,朝野 頗驚。馬公以為彼張虛聲以挾我耳。且土魯番至哈密十數程,中經黑風 川,俱無水草,哈密至峪谷又數程,亦無水草。入貢者往返,皆馱水而 行。使我整兵以俟,謹烽火,明斥堠,使疋馬不返。夷使入貢至京者, 亦以此意曉之,伐彼邪謀。自此阿黑麻不敢復言攻肅州矣。無何,阿黑 麻復令頭目牙蘭率番兵二百餘,據哈密。馬公請用漢兵三千為後援,別 選罕東番兵為前鋒,各持數日熟食,兼程襲之。乃令分守肅州副總兵彭 清統領,由南山取捷徑馳至罕東,急調番兵齊足,乘夜兼道襲斬牙蘭。 而守臣貪功,乃親率漢兵至肅州,又久駐嘉峪關外,候罕東兵不至。牙 蘭預知之,皆遁去。洎兵至哈密,獲城,追剿之,僅斬首六百餘。然自 是威震西域,阿黑麻以是悔過,遂遣使入貢,並以陝巴、金印來歸。且 求寫亦滿速兒等,乃降。敕賜陝巴蟒衣、彩段、冠服,護入哈密。其三 種大頭目都督寫赤薄仙係回回,奄克孛羅係畏兀兒,並迭力迷失係哈剌 灰種類,皆翼佐陝巴者。馬公又慮哈剌灰以獵生為生,各番頗懼,多不 樂居哈密城,請量留其家室之半居肅州,許其往來,以係其心。離散夷 人大小共二千餘名口,咸給牛具種子、衣糧布疋,遣撫夷千戶數人,護 入哈密。自是阿黑麻甚感朝廷恩威,並黑樓國等處,咸遣使入貢。邊方 底寧,九重無西顧之憂矣。   庚戌三月,陝西慶陽府雨石無數,大者如鵝鴨卵,小者如雞頭實, 皆作人言,說長道短。奏詞云云。   初,北虜進貢,三年一次。至庚戌,又欲一年兩次入貢,心雖貪利, 奸或難測。番文自稱大元可汗,及稱「去年差了三千餘人進貢,止准一 半,阻回一半,都生歹心,有小王子死生定了。今再差四千人進貢,若 都准了便罷,若只准一二千呵,也不進貢,都生起歹心了。王子那時也 主張不得,你也難怪我們」等語。事下兵部,時馬尚書文升查議,宜以 容彼進貢為權,以飾我戰守為正。且近年例,止許一千五百人進貢,雖 成化年間,亦不過一千七百人。於是止許照成化年間例,仍行大同鎮巡 官,差人伴送一千五百名進京。其餘存留大同,聽候給賞。其謀稍沮。   庚戌歲,南昌府城隍廟殿下庭中生一石,初出地四五寸,越日已長 尺餘,以後日日漸長,既數日,已三四尺。其初生時,無人覺之是石, 偶一人見曰:「此處想生出山矣。」因此語遂不復長,其生者至今存焉。   華亭錢福性敏甚,為文不屬草,是春舉會試第一。廷試第三千餘言, 詞理精確,若宿構者。彌封官以無稿難之,眾謂科場必欲具稿者,防代 作之弊,今殿陛間眾目所矚,何嫌之避?時劉閣老得其策,嘖嘖不容口, 乃請於上,賜第一。福幼時遘疾奇甚,殆。其父夢一人語曰:「乃子吳 寬也。」時吳尚未第,後連第,舉省元、殿元。福亦果然。但為人落魄, 不自珍重,卒以行檢不立,考察作有疾黜退。世多惜之。   癸丑五月,京師大風,東廠地忽陷深三二丈,廣亦如之。明時坊白 晝間,二人入巡警鋪,久不出。管鋪者疑之,推戶視,但見衣二領委壁 下,衣傍各有積血而已,二人皆不知何在。   是年,薊州守臣奏:「閏五月既望,辰巳之際,本州忽然晝晦,大 雷迅烈,室廬撼動,風勢狂猛,瓦石皆飛,電光交掣,紅紫奪目。見空 中雷神無數,形狀不一,顏色難辨,皆披甲冑,各執後械,或劍斧鎚鑿, 或槍刀旗戟,或縲紲枷鎖。攝人起空中,稱時復擲下。其震死者,身手 足分裂異處,凡九人。又震牛十九頭,亦皆身足分裂,復拔去舌。又在 地震死者,人牛復有十數;攝上而復擲下者八九十人,皆無恙。皇天震 怒,誅譴慘烈。州人戰慄駭隕,不知何以獲罪於天也。   甲寅,蘇州府治西南太湖之濱,有山自移徒,初猶緩緩移動,漸次 甚息,望太湖而趨。偶一村民過之,大驚疾呼曰:「此山要走下湖也!」 聞者皆愕然而呼。山隨呼即止,已離舊址數畝餘矣。   是年,朝鮮之海南夷有輸米其國而覆舟於海者。夷賴浮板得半不死, 隨漂至島嶼。值巡海官軍舟至,載入浙境。事聞,朝廷令給衣糧,館伴 遼東,示以歸路。夷自陳本國米盡失,歸不能自明,罪必死。乃差通事 二人送之,仍敕其國王憫其情,毋事苛責。此真柔遠之道也。   岐府等王出閣,例該除輔導官。耿太宰裕一日除庚戌進士六人為檢 討,俟出府,授長史。眾人不樂此選,共約詣部堂,嘩然辨論,不肯就 職,極言偏私選推不當。耿安慰之,眾愈侵侮。耿復正色叱之,眾亦詆 氏。時吳少宰寬乃言曰:「汝諸子務進取,常擬董生、賈傅,向二人亦 曾為王傅,然後名高百世。而諸子縱傲,輒毀主司,厭棄斯職。使選舉 從人自擇,可乎?不思汝輩皆某所取士也,所學何事?」眾方退。耿同 吳遂奏諸人恣肆,甚傷治體,請以法處之。明日疏入,奉旨以為首者從 軍,餘皆從吏,紀綱乃振。   中官張後欲制珠袍,乘間語上曰:「須差管寶藏庫太監王禮廣東珠 池採取,則整齊可觀。」上不聽,乃宣禮及蕭敬同檢內帑所藏。蕭以太 祖所蓄不敢動,太宗而下儲物悉取來觀,因擇其光澤明瑩者若干顆,制 為袍,餘復發回原藏貯之。他日,顧禮責之曰:「內帑盡有好珠,汝卻 藉此欲往廣東,生事壞法,擾害百姓,彼何以堪!這遭且將就罷,今後 再敢來說,必剝皮示眾!」先是禮進銀數千兩,浼金夫人啟此釁端。禮 聞上言,心甚驚怖,更不敢有失。   上好寫沈字,蓋沈學士名度字民則,松江人,以善書名於先朝。某 筮仕時,自左顧門接出題本,竊觀硃批清逸豐潤,詢之先達,云:「此 御筆也。」實類沈體。又聞嘗命禮部徵其子姓,得度四世孫世隆,特授 中書舍人。且宣索其家,得其遺像卷,因撫而歎曰:「沈先生出矣。」 卷有楊文定溥所著傳,文貞士奇、文敏榮、金文肅幼孜、胡祭酒儼、曾 學士棨諸贊。並留內府,不復降出。   上嘗遣中官至內閣,問龍生九子名目,皆莫能對。惟李閣老東陽記 其略,倉卒不敢對,復出詢諸羅編修?、劉稽勛績,乃備得其詳,因據 以聞:九子者,一曰囚牛,龍種,性好音樂,今胡琴額上刻獸,是其遺 像。一曰睚眥,好殺,今刀柄上龍吞口是。一曰嘲風,好險,今殿閣上 走獸是。一曰滿牢,好鳴,今鍾上紐是。一曰狻猊,好坐,今佛座獅子 是。一曰狴犴,好訟,今獄門上獅子是。一曰負贔,好文,今石碑兩旁 龍是。一曰蚩吻,好吞,今殿脊獸頭是。   上體稍不佳,即誦詩云:「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心自醫。心 若病時身亦病,心生元是病生時。」其善於頤養如此。嘗因重陽出一對 曰:「今朝重九,九重又過一重陽。」命太監蕭敬等對之,皆不能應。 至今亦未聞有能對者。

第二卷

  丁巳三月,宣內閣臣徐溥、劉健、李東陽、謝遷至文華殿。上曰: 「近前。」於是直叩御榻,司禮監諸太監環跪於案側。上曰:「看文書。」 諸太監取本付溥等,又分置朱硯筆,授片紙數幅。上曰:「與先生輩計 較。」薄等看畢,相與議定批辭,以次陳奏,得允,乃錄於紙上以進。 上覽畢,親批本,而或更三二字,或刪去二三句,皆應手疾書,宸翰清 逸,略無疑滯。有山西巡撫官本,上顧曰:「欲提問一副總兵,該提否?」 溥等對曰:「此事輕,副總兵恐不必提,止提都指揮以下三人可也。」 上曰:「然。邊情事重,小官亦不可提耳。」又禮部本擬一「是」字, 上曰:「天下事亦大,還看本內事情,若止批一『是』字,恐有遺失。」 因取本閱之,則曰:「是只須一字足矣。」又一本,健奏曰:「此本事多, 臣等將下,細看擬奏。」上曰:「文書尚多,都要一看,下去也是閒, 就此商量,豈不好?」皆應曰:「諾。」上指餘本,謂左右曰:「此皆常 行事,不過『該衙門知道』耳。」乃皆叩頭退。上復顧左右曰:「吃茶。」 出文華門,尚膳官監捧茶以俟。韋太監喜曰:「茶已具矣。」蓋時出忽 召,未有宿辦也。東陽《燕對錄》曰:「自天順至今四十年,先帝及今 上之初,間嘗召內閣,不過一二語。是日經筵罷,有此召,因得以窺天 質之明睿,廟算之周詳,聖心之仁厚,有不可測量者如此。」   戊午六月,南京並蘇、鬆、常、鎮、嘉、湖、杭州、徽州諸處河港 潭池井沼,水急泛溢二三尺許。似潮非潮,天亦無雨。沿海去處,約有 四尺,千里相應。豈蛟龍妖異所致,抑水為陰物,過多失常為災也?   庚申六月,陝西西安府縣道安裡軍士毛志學於本裡趙綸村泥水河邊 澡浴,得古玉。其色純白無瑕,光彩異常,厚一寸,背有螭紐,紐高二 寸,方圓一尺四寸,稜角完好,無損缺,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 昌。」巡撫都御史熊翀等以獻於朝,議欲稱賀。郎中陳仁等建言此不足 信,況亡秦之物不足為重。遂已之。   庚申六月,召內閣諸臣至平台,上出諸營提督官辭任本,各議去留。 大學士劉健請上裁決,上取英國公張懋本,令擬旨留之。及保國公朱暉、 惠安伯張偉,皆然。至成山伯王鏞、寧晉伯劉福,皆准辭退。問曰:「何 如?」劉健等皆應曰:「聖覽極當。」皆擬旨訖。又問:「新寧伯譚祐, 較之劉福如何?」蓋祐時亦有言其短長者。李東陽對曰:「譚祐在營管 事,似勝劉福。」上意亦以為然,但止可令管神機營,提督團營須另選, 可令鎮遠侯顧溥代之,因問溥如何。劉健等皆應曰:「溥在湖廣甚好。」 李東陽曰:「況新有貴州功。」上曰:「然則令管神機營。」李東陽曰: 「譚祐掌神機營久,但係伯爵,若與薄同營,即當為副。溥雖侯爵,但 新自外入。若令管五軍營,名在張懋次,而令張偉,似於事體稍便。」 上從之,即令撰手敕稿。是日司禮惟二太監在侍,餘無一人在左右者。 於是扶安、李璋舉小紅卓,具硃筆硯,李東陽錄稿以進。上親書手敕成, 付司禮監官。李東陽復奏曰:「今邊方多事,皇上留意武臣,親賜黜陟, 臣等不勝瞻仰。」皆叩頭出。時已召兵部尚書馬文升等候於左順門,候 敕出行之。   舊例通政司奏事,各衙門承旨,惟刑部、都察院同為一法司,並立 聽候。如旨云「法司知道」,兩衙門俱跪而應。若止云「刑部知道」,惟 刑部堂上官承旨。云「都察院知道」,惟都察院官承旨。玉音微低,不 免混聽,則具本認罪。時白司寇昂每次不差,閔都御史珪屢差,俱蒙溫 旨不究。李閣老東陽與閔俱甲申進士,因會同年席上謂閔曰:「今早年 兄何以又差?」閔答曰:「某一時聽不真。」李曰;「白公只有一耳,何 以聽真?年兄有兩耳,何聽不真?」眾皆愕然。李徐笑曰:「刑部字止 一耳,都察院非兩耳而何?」一座輾然稱善。   上厭閹豎專擅,將責任大臣。乃御文華殿,召吏部尚書屠滽,謂曰: 「治國以禦邊為急,禦邊以糧餉為要。今各邊總督糧草官,若侍郎、參 政、都指揮各一員,都是混管,不分勤惰,以致功罪賞罰,往往失當。 老尚書與朕分派地方,使各有所總,而勤惰功罪,因有可考,賞罰亦可 施行。」即授簡與滽,滽慚赧,久不能對,閹豎皆掩口竊笑。上復謂滽 曰:「汝畏人怨耶?朕將自定之。」即將戶部侍郎使統千里,參政、都 指揮各統數百里。命自大同、宣府抵寧夏,溪山險阻,某處則搭木乘渡, 某處則作梯飛挽,庶士卒不疲,而糧餉易集。睿算井井,若目中事。而 侍郎等皆悅服,領敕而去。滽亦賜茶,命還部。上既入內,以滽不副旨, 怏怏終夕。至是召見大臣鮮矣。凡遇大事,上徑自裁之。   辛酉冬,馬司馬文升轉太宰。御史張津、文森、曾大有論馬宜在兵 部,且熟知邊事,吏部宜慎擇正人居之。奏上,奏旨:「進退大臣,朝 廷自有公道。這御史每如何輒擅銓衡?皆下獄送法司擬罪。」僉謂輒擅 銓衡,准律文其罪不小,皆為危之。後得旨如擬,運炭還職。方知上意 初未嘗怒言者,恐論列者眾,故先批如此。聖人之度,何嘗有所適莫哉! 方太宰缺時,馬與刑部閔珪皆以資望相應,北人主於馬,南人主閔。推 者以馬為首,遂相嫌。馬在部,移怒於屬司,一年之間,刑部十三司無 一轉官者,可謂隘矣。弘治末,為何御史天衢所劾,遂罷去。   京師好事者扶鸞,有降筆詩:「江山何日許重來?白骨青林事可哀。 吾黨莫言清夢返,海東東更有蓬萊。」又云:「斯文古今一堪哀,道學 真傳已作灰。鴻雁未高羅網合,麒麟偶見信時猜。迅雷不啟金縢惑,紫 電誰憐武庫才?於此可知同氣數,渾淪來往共盈虧。」莫知為何人作。 扣之,復書曰:「予篁墩學士也。」是時程已沒久,其詩類其早年所為, 蓋其拂鬱不平之氣,猶有未散焉者。先是,己未春,程敏政與李西涯同 主考禮闈,其第三問策題程所出,以四子造詣為問。許魯齋一段出劉靜 修《退齋記》,士子多不通曉。程得一卷,甚異之,將以為魁。而京城 內外盛傳其人先得題意,乃程有所私,為華給事中昶等所劾,謂私徐經、 唐寅等。上命李公覆閱,遲三日始揭曉。言路復論列,欲窮治之。上怒, 下都給事中林延玉等於獄,落言官數人職。而程亦致仕以去,亦一時文 運之玷云。   太監李廣以左道見寵任,權傾中外,大臣多賄求之。戊午歲,建毓 秀亭於萬歲山上,既成後,適一小公主患痘瘡,眾醫莫效。廣飲以符水, 遂殤。宮中方歸咎於廣。未幾,清寧宮災,有謂亭之建,年月不利,犯 坐殺向太歲,故有此災。皇太后怒云:「今日李廣,明日李廣,興工動 土,致此災禍。累朝所積,一旦灰燼!」廣懼,飲鳩死。上意其藏必有 奇方秘書,即令內侍搜索。奉命者遂封其外宅,搜得一帙納賄簿,首進 之。簿中所載某送黃米幾百石,某送白米幾千石,通計數百萬石。黃米 即金,白米即銀。上因悟廣贓濫如此,遂籍沒之。科道請出簿究問,凡 與名者,惶懼危甚,各自星夜赴戚畹求救,不期而會者凡十三人。月下 見轎影重重,而一人獨乘女轎。事雖得寢不究,而納賄之名,一一盛傳 於朝野。腆顏雖甚,久而亦安然無復羞愧矣。時若屠太宰滽、徐宗伯瓊、 白司寇昂、沈通政祿、陳瑤諸人,為尤著。上英明,終漸去之。   北虜火篩寇邊,勢甚猖獗。馬鈞陽文升以少傅兼太子太傅為兵書, 朝廷特所倚重,命閱兵於教場,又命司禮監太監李榮同閱。馬欲與李並 坐,往返言再三,榮竟不允。遂各居一幕,而遞閱之。夫以保傅之官, 掌本兵之柄,又值弘治之世,而宦官乃若此,其可駭也矣。   太皇太后一日諭上,欲召崇王入朝。上意以太后注念,將從之。復 以事體重大,乃令禮部會九卿科道等官集議。時議者不一,展轉久之。 給事中屈伸援引故事,謂不宜擅離封守,遂已之。   上勤政,每日清晨視朝,遇雨則免。仍令有事衙門堂上官,由廊廡 升奉天門奏事。或因走急滑跌,上多不問。嘗以通政司、鴻臚寺官奉事 繁難,若差錯一二字者,有旨不必糾奏。經筵諸講官失儀,尤加寬慰。 閘朝有不到者,多從寬宥,不得已罰俸一月。其體念臣下之仁至矣。   辛酉秋,華容劉大夏自兩廣召至京,升兵部尚書。既受職,一日上 召至幄中,問曰:「朕累召用爾,爾因何累以疾辭?」大夏對曰:「臣待 罪兩廣,委的年老多病。況見近年四方人窮財盡,易於生變,兵部掌朝 廷機務,萬一變生,臣才不足以了此事,憂懼不敢來。」上默然久之, 曰:「爾乃盡心辦事。」大夏叩頭退。越數日,又召問曰:「爾言天下民 窮財盡,自祖宗以來,徵科賦斂,俱有常制,何以近年民窮財盡?」大 廈對曰:「近年徵斂,恐不止於常制。姑以臣巡撫地方言之,如廣西取 鐸木,廣東取香料,費用錢糧,動以萬計。」上曰:「鐸木是軍中要用 的急務,不得已取之。爾嘗奏來,已令停止了。今後但有分外的徵斂, 便令該衙門來說,再斟酌定奪。」   北虜驕橫,各邊俱有警報。時上以兵事屬意於太監苗逵,與逵謀欲 舉兵出塞,劫虜營。謀已決,而英國公張懋、兵部尚書劉大夏俱不知。 苗逵先與劉大夏在教場論兵事不合,心知二人不欲此舉,密告於上。乃 召大夏論曰:「爾在兩廣,來時苗逵等於延綏河套陰劫虜營,由是虜不 敢犯邊。爾知之否?」不夏對云:「嘗聞從徵將士言劫虜營時事,當時 全仗朝廷威德,幸而逃脫,不然全軍覆沒於境外,未可以為善。」上曰: 「永樂中頻年出塞破虜,今何不可?」大夏對曰:「皇上神武,固同於 太宗皇帝,奈今之將領、兵力,遠有所不逮。且在當時,如國公丘福, 稍違節制,遂令數萬兵俱陷虜地,況今之將又在丘福之下。不若令各邊 將料敵戰守,猶似得策。」時左都御史戴珊在側,極贊大夏言為是。上 遽曰:「微爾二人之言,朕幾為人所誤!」遂寢其謀。大夏等歎曰:「上 之聽言從善,如轉環若。是前代英君誼主所不能及也。」   上無日不視朝。或三五日朝罷鞭響,上起立寶座上,高聲:「兵部 來!」於是尚書劉大夏跪承旨,由西陛以進。上退立寶座後,大夏逕造 上前,語移時。群臣侍班觀望,人人欣戴。間或宣都察院,於是左都御 史戴珊亦承旨由西陛而登,上立寶座後,或坐輦中,與二臣相與商榷大 事,多或移一二時方退。間亦召吏書馬文升與語,然比二公稍疏。其與 劉公語,嘗令左右卻立,有欲盡削內官權柄。當時滅九門監門官,及禁 革過取商稅,皆本於此。其朝臣無大小,皆樂趨朝,以仰承德意。間有 語及早朝事,不能答者,就知其懶於朝矣。人自愧悔,蓋有不令而自不 能安寢者也。   刑部尚書閔珪讞獄不稱旨,上怒甚。一日與尚書劉大夏論及之。劉 與閔同年交厚,且知其為人,欲解救之,而未敢言。俟上諭畢,對曰: 「法司執法,恩歸朝廷,似未可深怪。」上曰:「爾第雲古昔何人如此 執法?」大夏見聖怒,莫知所對。上詰之,對曰:「嘗聞孟子云:舜為 天子,?陶為士,執之而已。」上默然久之,怒意未解。大夏竊意所對 欠避諱,心悔其失。上徐曰:「朕亦知閔珪是老成人物,欲求一人以易 之,不可得。但此事執之太過耳。」明日奏下,允刑部之議。吁!上之 明燭人心,而強於從善如此。   上嘗召問天下衛所軍士何如,大夏對曰:「與民一般窮,安得養其 銳氣!」上曰:「在衛俱有月糧,征戍又有行糧,何以也窮?」大夏對 曰:「自江南衛所困於運糧,江北衛所困於京操。運糧有腳價、還債之 費,京操有做工、部料之費。此外浪費,猶有臣等不可知者,所以俱窮。」 上曰:「朕在位許多年,不知天下軍民都這等窮。」歎息久之。越數日, 詔令各衙門凡損於軍民弊政,俱備查奏。

第三卷

  上召左都御史戴珊與劉大夏至榻前論:「爾等各衙門,凡事都奏行 巡按御史勘報,豈以此官公道可托耶?」珊顧大夏未敢對,大夏進曰: 「無他,以巡按御史一年一換,無久交,不制肘,故事多責成之。」上 曰:「責之固是,但權之所在,惟有識量者能不移其心。不然則恃權, 好承奉,任喜怒,將或以是為非,以賢為不肖,使民不被其澤。爾珊今 後遇差巡按御史,務揀老成有識量者,毋用輕躁新進之人。仍以此意, 行與各巡按御史知道。」珊承命叩頭謝罪,退與劉公俱歎曰:「聖論諄 諄,俱切中時病,明見萬里之外,惜我輩猶不能悉記其詳耳。」戴即通 行以警各處巡按云云,欽遵。嗚呼!聖言及此,其精練政體,豈尋常所 能到哉!   江西寧府乞換殿宇琉璃瓦,奏准於引錢內支銀二萬兩。時林見素俊 以都御史巡視其地,具疏言該府初無琉璃之制,請止之。且云:「毋涉 吳王幾杖之賜,毋成叔段京鄙之求。」寧深銜之,乃以林出巡外郡為迂 避聖節,不於省城慶賀,朦朧奏令回話,賴上洞知不究。彼寧又向勘事 邵郎中賁言說:「林都堂指我是叔段,則以莊公待朝廷矣。」其黠如此。 後果為反逆,林其有先機之見哉!   上一日召劉大夏、戴珊,諭曰:「聞今軍民都不得所,安得天下太 平如古昔帝王之時?」大夏對曰:「求治亦難太急,但每事都如近日與 內閣近臣講議,必求其當,施行日久,天下自然太平。」上曰:「內閣 近臣如大學士劉健,亦盡可與計事,但他門下人太雜,他曾獨薦一人, 甚不合朕意。」上不言其所薦之人姓名,大夏等亦不知。既而向劉公等 言曰:「劉先生曾說見任副都御史劉宇才可大用,上不答。先生疑上聽 之未真,重舉其人言之,上竟未之答。或者是此人未可知。」噫!宇之 奸惡,聖明已知之。正德初年,宇果大壞朝政。天下益信堯舜之資,迥 出尋常物表也。彼薦之者,寧不愧死耶?   貴州普安土官隆暢妾米魯、米朵等,因其夫故,乃與奸人福佑等乘 釁謀襲官職,因而糾集賊眾,攻劫城堡,拒敵官軍,將管糧右布政閭鉦 及雲南進表布政梁方圍困安南城內不放。鎮守太監楊友慮陷城池,乃與 按察使劉福、都指揮李雄等領兵前去盤江地名寶鈿鋪屯札。及取梁方、 閭鉦到營,梁方次日即行。眾議以寶鈿地方不可久住,請過盤江東岸下 營,楊友等不從,又張宴設戲為樂。米魯夤夜添合蠻賊阿方車等強兵萬 餘劫營,當殺死閭鉦、劉福等並都指揮以下千百餘人,又將楊友虜去, 送寨拘住。時辛酉年四月也。守臣以聞,兵部請命南京戶部尚書公安王 軾提督軍務,合雲南、川、廣之兵夾攻。至壬戌春,以捷聞。地方雖獲 平定,而官軍損傷者亦多矣。況當時啟釁,不過一二夷婦耳。守土者誠 能先事預防,隨機應變,決不致狂獗如是。卻乃貪功好勝,不恤人言, 以致滋蔓,重貽地方之患,誰之罪耶?   上召劉尚書大夏與戴都御史珊議論人物。大夏言及某一時人物。上 曰:「內閣學士劉健屢舉此人,朕已熟察之矣。其人好作威福,好虛名, 無誠心為國家。在陝西巡撫時,與鎮守內臣同游秦王內苑,廝打墜水, 遺國人之笑。及任戶部侍郎,令他參贊北征官軍,惟以參奏總兵總官為 事,不能畫一策以裨軍旅。因其誤事,所以退他。這等何以稱為人物?」 大夏等叩頭,不復敢言。司禮監太監陳寬等奉命揀選坐營近侍內官,上 命劉尚書大夏往預其事。大夏對曰:「國朝故典,外官不得干預此事。」 候久不退。上笑曰:「豈憂此曹他日害卿耶?有朕在上,何憂之有?」 竟令英國公張懋與大夏同往。內有太監岑璋者,久恃寵眷,私乞不欲預 選。上已許之,既而諭大夏曰:「若岑璋臨期不至,當據法處置。」大 夏等對曰:「既已有旨見容,難再別議。」上曰:「朕雖一時情不能已許 伊,在未嘗傳出令爾曹補本,何謂有旨?」及期,璋果不至,遂與陳寬 等參伊方命。頃刻即批出云:「本當拿問,且饒這遭。」璋聞之恐懼。 眾近侍皆自此檢束不敢肆。   都御史戴珊累以疾辭,不允。上一日召劉大夏並戴同入,行間戴懇 劉曰:「少頃進見,當捨己為我言之。」及見,議論公事畢,上論曰:「爾 珊昨日何以又陳老疾求去?」珊顧劉未敢對,遂進曰:「都御史與各道 係互相糾劾衙門,若堂上官以病不出,恐為御史所劾,不得不奏。珊實 有病,不敢假。」上曰:「賓客在人家告歸,主人懇留之,亦置家事而 止。爾何忍咈朕意如是耶?」珊感而流涕,上亦為之感動,上下相對, 不能言者久之。上曰:「爾等姑退。」珊退謂劉曰:「自此以後,雖死不 敢言去矣。」   甲子閏四月,上命大學士李東陽往闕裡祭告,其敕諭云:「近因闕 裡毀於回祿,爰命有司重建,厥功既成,茲遣卿往彼祭告。夫先師道德, 萬世之所宗;鼎新廟庭,一代之盛典。以故禋告之禮,特委輔弼之臣。 卿其精白一心,寅恭將事,務期聖靈昭假,以副朕隆師重道之懷。事畢, 星馳回京。欽哉!故敕。」其祭文云:「皇帝遣太子太保、戶部尚書、 兼謹身殿大學士李東陽致祭於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曰:惟我先師,代天 立教。禮嚴報祀,四海攸同。岳降在茲,廟貌自古。頃罹災變,實警予 衷。爰敕有司,命工重建。越既五載,厥功告陳。宇棟鼎新,器物咸備。 光昭儒道,用妥聖靈。特遣輔臣,遠將祭告。尚期歆格,來享明禋。謹 告。」   先是兗州知府龔弘一夕夢謁孔廟,宣聖對之泣下。既寤,不知何祥。 次日適當謁廟,禮畢,弘升殿,命諸生揭幔瞻視,正見塑像龕傾損裂, 殿瓦穿漏當其上,有水跡下被像面,帷幔亦且弊腐。弘惕然,亟為整飭 完好。未幾廟災,時庚申七月八日也。初,其日未申間,廟庭煙氣鬱勃, 既而火起樹杪,延及廊廡室宇,焚蕩樹木甚多。前代碑刻,咸在煨燼。 是年建寧書坊及廣信張天師家一時俱罹鬱攸之厄,亦可怪也。   上一日退朝,宣劉尚書大夏,議論國事久之,言及左右,大夏未及 對。上曰:「爾趑趄不言者,豈尚疑我是聽左右人言語之皇帝耶?」大 夏叩頭謝。   癸亥正月郊,上以微恙不果行,有旨俟平復親舉,至二月中旬,始 克行。蓋上謂天子祭天地,不可假諸臣下,必俟疾愈方舉,此見義精也。 故鑾輿出郊,遠近快睹,皆呼萬歲。李閣老東陽有詩云:「聖躬已豫思 蠲潔,願達平安上紫宸。」紀其實也。   淮、揚大饑,巡撫等官累上疏告急。上召劉大夏諭曰:「淮、揚饑 荒,十分狼狽。雖嘗令有司賑濟撫按,不知近來何如,爾曾用心此事否?」 大夏對曰:「臣待罪兵部,才短憂亂,實嘗用心深訪,此時可無憂矣。」 上曰:「何以無憂?」對曰:「臣聞淮民窮極思變間,偶遇聖旨文書行到, 遂寢其謀。」上曰:「是何文書?」對曰:「即近日准各衙門所陳弊政行 去的勘合。」上曰:「朝廷政事得失,若非各有陳奏,朕何以知之?今 後爾等有所奏言,皆不可避諱。」   張學士元禎,南昌人,為日講官。上命設低幾,就而聽之。蓋張短 小不及四尺,且貌寢,然聲音朗徹,聞者竦然,上亦起敬,故設此幾以 便之。張自七歲能屬文,稱為奇童。嘗請上讀《太極圓》、《西銘》諸書。 上亟索之,內閣以圓本進。上覽而歎之曰:「天生斯人以開朕也。」可 謂不偶矣。   甘肅副總兵魯麟自先世歸附,居莊浪之西大同,部落甚眾。至麟, 有才智而性頗驕傲,結納嬖近,求為甘肅掛印總兵官不得,遂棄官西回 大同,假托以子幼,奏願歸撫其部落,漸有不臣之風聞於京。奏至,公 卿私議,有欲俯令其掛印消其異心者,有欲召至京師處以散地者。上召 劉尚書大夏諭曰:「若就令魯麟掛印,是遂彼要君之心,不可。召之何 如?」大夏對曰:「無遂彼要君之心,誠如聖諭。但使其不得遂願,即 棄任走歸,則恐召之不至,難於處置。莫若從彼撫部落之奏,不逆其心, 而陰奪其副將兵權。」上曰:「朕意欲如此,惟恐彼恃其部落胡為。」 大夏對曰:「聞此人貪酷,失部落之心,若失失權,安能獨為?」明日 覆奏,遂降敕獎伊上世忠順,而從其請。麟竟怏怏成病,不逾年而死。   公卿中有一人善能結納嬖近,每於上前譽其才能。一日,上諭劉大 夏曰:「聞某極有才調。」大夏未敢對。上疑大夏聽之未真,復大聲曰: 「工部尚書李某,爾知之否?」大夏仍未敢對。上諭其意,遽笑曰:「朕 惟聞其人能幹辦耳,未暇知其為人也。」大夏叩頭曰:「誠如聖諭。」   一日早朝,通政司奏事無兵部事,劉尚書大夏止在大班中,未出班 聽候。上未及見,候朝退,召劉尚書諭曰:「今早意欲召爾,因不見而 罷,恐為侍班御史劾爾故也。且爾同類中,亦有不樂爾者,自今宜慎之。」 大夏叩頭謝罪而退。蓋時大臣不平劉獨蒙眷顧。有「偏聽生奸,獨任成 亂」之語,因左右聞於上,故有此諭。   劉大夏承上眷顧,思欲薦才報國。予同年王綸,陝西人,因王親除 松江推官。為人譎詐務名,自負兵歷醫卜諸事,無不精曉,欲求為京官。 乃托人延譽於朝,時考滿來京,劉真以綸為知兵,遂破例薦為職方主事。 命下吏部,馬鈞陽以為王親不得任京職,此祖宗舊例,似難輒改。上意 向劉,又批云:「你每還會兵部議了來說。」馬恐劉在上前有別詞,乃 曲從其請。綸得職方主事,其志洋洋矣。劉常對人言:「我非欲破例, 但部中多事,得一知兵者在司屬,可以備緩急之用。」然綸實非知兵, 徒能言耳。楊都御史一清以其門人故,力薦之於劉,劉亦不察。觀其後 從宸濠反逆,為其行軍,一敗塗地,可見矣。人之難知有如此。   各邊有警,守臣求增兵餉,戶部奏稱錢糧不給。上召劉尚書大夏諭 曰:「永樂間頻年舉兵北征,況大興營造,費用無貲,當時未聞告乏。 今百凡俱從減省,何以反不足用?昔人云天下之財,不在官則在民,今 安在哉?」大夏對曰:「祖宗時民出一文,公家得一文之用。今取諸民 者數倍,而實入官者或僅二三。」上曰:「歸之何處?」大夏乞退奏。 上曰:「正欲與爾面論此事。」詰之至再。倉卒不能對,乃舉所知一事 對曰:「臣往年在兩廣時,曾通以省城中文武官俸給,與某官一二人歲 用,計之猶不相當。此亦以侵民財之一端也。」蓋指鎮守內官。上曰: 「曾有人說今天下應該裁革此官,熟思之,自祖宗來,設置已久,勢難 遽革。況中間如某某,亦盡有益於地方。莫若今後有缺,必求如某者用, 不得其人則姑停止之。」   上優禮大臣,無大故未嘗斥辱。如尚書劉大夏、都御史戴珊輩,往 往召至幄中,從容講論,天顏和悅,真如家人父子。內閣諸臣,皆稱為 先生。李西涯有詩云:「近臣嘗造膝,閣老不呼名。」蓋實錄也。

第四卷

  上一日召劉尚書大夏,諭曰:「朕嘗欲於附近東西地方,各操人馬 一枝,以為京師左右掖,何如?」大夏對曰:「保定止是一府地方,獨 設一都司,統五衛在彼。仰思祖宗之心,恐亦是此意。」未幾,一御史 陳言,議欲發回各處輪班京操官軍,因擬將保定兩班一萬人回衛團操。 奏入,上可之,遂敕令京營都指揮戴儀往任其事。人不知此出自上意, 遂有造飛語者,揭帖子於宮門相誣。上取帖子付太監苗逵,令出以示大 夏。明日上復召,面諭之曰:「宮門前豈外人可到?必是忿不得私役此 軍者所為。」大夏叩頭謝。時京東軍亦於密雲、薊州責成巡撫官,城堡 已備,因兵力未集,其事竟廢。   《問刑條例》成於弘治庚申,先是有詔,謂:「近例太多,人難遵 守,三法司查議停當刊布。」於是尚書白昂,侍郎屠勛、何鑒,都御史 閔珪、侶鍾,大理卿王軾等,會委御史王鼎、王恩,郎中楊茂仁等,查 出會議,開例以上。再命會同吏部等衙門覆議。皆已停當,白刑書又題 請刊行,永為遵守。未幾,白去位,閔代之。議者紛紛,給事中孫禎、 葛嵩、徐昂等則謂「私役軍伴」、「立嗣擇立賢能及所親愛」、「典當田地 已勾本利交還原主」等項是起爭端,而王府又奏郡王、將軍妾媵定數及 冒支官糧之類,皆非所以待宗室,將示與庶民無異,要行革去。奏下, 多以為宜改。而致仕閣老尹直復貽書當道,以為前日諸臣刑名欠精,率 多窒礙,徒為誨淫長奸之地。時諸司議亦不同。予同年沈員外文華時管 章奏,為閔所重。予謂沈曰:「今若改一條,其餘皆不可存矣。豈永為 遵守之意哉?」眾以為然。乃質諸閔公,遂覆奏云:「前例數條,委皆 停當,但近年奉法者率多拘泥牽合,以致有言。」乃申明數語,稍加增 潤上清,遂得俞允。其覆「宗支繁衍,與國初不同。與其犯之而後治以 法,非惟無益於事,而傷恩亦多矣;固欲先事豫防,其保全敦睦,皆深 意所存,是古先宮中府中一體之義」,尤為親切。群議乃寢。   上一日宣內閣臣,諭曰:「遼東張天祥事,東廠緝事揭帖云:「當時 御史王獻臣止憑一指揮告誘殺情詞,吳一貫等亦不曾親到彼處,止憑參 政甯舉等勘報,事多不實。」今欲一干人犯提解來京,令錦衣衛於午門 前會問,方見端的。」大學士劉健等皆對曰:「如此固好。」上以揭帖 付健曰:「先生輩將去整理。」健等退,具揭帖云:「都察院本既已批出, 東廠揭帖又不可批行,須待會勘,至日再議。」次日,上又召內閣、兵 部來至門上。兵部選鎮撫司理刑官畢健等人,至暖閣。上盛氣曰:「張 天祥事秘密未行,先生輩昨所進揭帖,祗合親書密進,如何令書辦官代 寫?」健等皆叩頭曰:「東廠揭帖已封定,不曾令書辦官見之。」上曰: 「閣下揭帖內乃有『提解來京』等語,此事尚未行,且欲解京者,正欲 明白其事,先生輩固以為不可行,何也?」健等對曰:「臣等非敢陰解 京,但無故傳旨,事體未便,故欲少待會勘耳。」上曰:「此事已兩番 三次,何為非阻?」皆對曰:「此事已經法司勘問,皆公卿士大夫,言 足取信。」上曰:「先生輩且未可如此說,法司官若不停當,其身家尚 未可保,又可信乎?」大學士李東陽對曰:「士大夫未必可盡信,但可 信者多,其負朝廷者不過十中一二耳。」大學士謝遷對曰:「事須從眾 論,一二人之言恐未可深信。」上曰:「先生輩此言皆說不得,此事密 切,令人到彼處體訪得來,誰敢欺也?」皆對曰:「此事幹證皆在彼處, 恐勞人動眾耳。」上曰:「此乃大獄,雖千人亦須來,若事不明白,邊 將誰肯效死?」健等皆對曰:「賞罰朝廷大典,臣等愚見,正欲皇上明 賞耳。」上曰:賞罰事重,朕不敢私,但欲得其實情。若果係撲殺,貪 功啟釁,豈可從之?若果有功被誣,須為伸雪。」語久,龍顏少霽,曰: 「須傳旨行之。」皆應而出。後又復召,上從容問曰:「昨因張天祥事, 先生輩言文職官不負朝廷,亦不應如此說,文官雖是讀書明理,亦盡有 不守法度者。」健等皆對曰:「臣等一時愚昧,干冒天威。」東陽曰:「臣 等非敢謂其皆不負國,但負國者亦少。」遷曰:「文官負國者,臣等亦 不敢庇護,必欲從公處置。」上笑曰:「亦非謂庇護,但言其皆能守法, 則不可耳。」因謂:「此事當如何發?初欲傳旨,先生輩謂別無事由, 猝然改命。猝者,暴疾之意,此亦未為猝也。」如是者再。皆應聲曰: 「臣等見都察院本已批出無行,只欲事安穩耳。」上曰:「緝訪之事, 祖宗以來,亦有舊規。今令東廠具所緝事,題本批行。」皆對曰:「不 如傳旨。」上乃命擬旨,提解至京。上新御午門城上,錦衣衛引囚至, 上令三法司都御史戴珊等鞠問回奏。大概謂前事乃以匿名文書而行。上 遽曰:「匿名文書,見者即當燒燬,此係律文。如何輒以施行?」群臣 皆懾伏,莫敢仰對。遂決其獄,重輕有差,吳一貫等皆落職。   上銳意興革,一日召劉尚書大夏至幄中,諭曰:「各衙門應詔查出 弊政,雖具准行,然未有及內府事者。朕聞在內弊政莫甚於御馬監、光 祿寺,且言官亦嘗論及,朕將親理焉。」大夏對曰:「此皆干係內府, 必須皇上見定而自主之。」異日遣科道官同兵部侍郎各一員,奉敕往清 其事。既而二處減去浪費,每月以白金計之,各不下十餘萬兩。   上復慮天下有司多不得人,乃召戴都御史珊及劉尚書大夏同至幄中, 諭曰:「爾等與各科道官觀朕圖治的說話,雖都准行去了,然使天下府 州縣親民官非人,未必不為文具,百姓安得被其恩澤?欲令吏部擇其賢 否黜陟,然天下官多,難得停留。細思之,莫若自今與爾等訪察各處巡 按二司官,先當以此輩黜陟停留。爾珊更慎擇各處巡按御史,然後責他 們去揀擇府州縣衛所。官得其人,人受其福。庶幾行去的說話,不為文 具也。」二人叩頭退,因與同列共歎曰:「堯舜知人安民之德,不過如 此。」   戶部主事李夢陽言事,語侵宮禁左右太迫,下錦衣獄。越數日,上 召劉尚書大夏議邊事,言畢,諭曰:「李夢陽後生無涵養,進言大戇, 因令下獄。有告朕避罪諫官之名,免付法司議擬,止欲杖而放之。爾以 為何如?」劉倉卒未及對,上遽曰:「此言豈真愛朝廷之好心,不過致 彼於死以快私忿耳!」大夏叩頭謝曰:「聖明洞見人心如此,豈徒言事 之臣之幸!」既而即有旨釋放復職。此乾坤包含之仁,今古鮮儷也。夢 陽初為戶曹,怏怏不樂。考滿日,尚書侶公鍾署其考曰:「一官不滿其 心,三差不終其事。」人以為然。夢陽之疏,蓋有所激之耳。然其負才 使氣,習與性成。後遷提學副使,乃挾制撫按,凌軋僚友,又與逆藩交 通,蝟興大獄。勘官參其士行有虧,亦不誣也。   乙丑五月,上不豫。初六日早,司禮監太監戴義宣內閣臣直至御榻。 上著黃袍,便服坐榻中,南面。大學士劉健等叩頭,上令近前者再。既 近榻,又曰:「上來。」於是直叩榻下。上曰:「朕承祖宗大統,在位十 八年,今年三十六歲,乃得此疾,殆不能興,故與先生每相見。」時上 玉色發赤,火聲盛氣。健等皆對曰:「陛下萬壽無疆,偶爾違和,暫須 調攝,安得遽為此言?」上曰:「朕自知之。亦有天命,不可強也。」 因呼水嗽口,掌御藥事太監張愉取金盂盛水,以青布拭舌,勸上進藥, 不答。愉曰:「再進此一服,即無事矣。」上曰:「朕為祖宗守法度,不 敢怠玩。凡天下事,先生每多費心,我知道。」因執健手,若將永訣者。 上又曰:「朕蒙皇考厚恩,選張氏為皇后,成化二十三年□月□日成婚。 至弘治四年九月二十四日生東宮,今十五歲矣,尚未選婚。社稷事重, 可亟令禮部舉行。」皆應曰:「諾。」時司禮監太監陳寬、李榮、蕭敬 等以次畢至,皆羅跪榻外。上曰:「授遺旨。」扶安、李璋捧筆硯,戴 義就榻前書之。上又曰:「東宮聰明,但年幼好逸樂,先生每請他出來 讀些書,輔導他做個好人。」健等皆叩頭仰奏曰:「臣等敢不盡力。」 上復加慰諭而退。   乙丑冬,初建泰陵,時都下盛傳其地有水,吏部楊主事子器直言其 事。時督工太監李興素有殊寵,勢燄薰灼,遂下楊錦衣獄,莫敢救。適 有起復知縣丘泰,莆田人,到京上疏言:「楊某此奏甚有益。蓋泰陵有 水,通京師皆云。使此時畏而不言,萬一梓宮葬後有言者,欲開則泄靈 氣,不開則抱終天。今開看無水,此疑遂釋。故云有益。」靈遣司禮監 押楊往,眾謂楊必遭興毒手。及至,興率奴客罵詈,欲捶楊。司禮監太 監蕭敬則曰:「水之有無,視之即見,李哥何必粗躁!」取茶出曰:「楊 先生來換茶。」又顧李曰:「他士大夫,可殺不可辱。」遂得免。回奏 實無水。楊榜甚重,眾又謂楊必至降謫,刑部擬奏。太皇太后聞之,曰: 「他秀才官,說有水也是他的意,如今沒水便罷,如何只要擺佈他?」 遂得免罪。可謂不偶然矣。楊,慈谿人,好古而有文學,嘗三作縣,俱 有異政,但性稍偏,雖數言事,鮮知大體,惟此奏為人所難也。   時擬上尊諡廟號,禮官集議,以上仁聖,近代罕比,難於模寫。欲 擬諡上「敬」字、廟上「孝」字,或以為未足。內閣有云:「孝為百行 之首,敬為萬善之源,實不可易也。」議遂定。亦實錄云。

第五卷

  建昌何公喬新,素有重名。成化末蜀人杜銘欲求為刑書,萬閣老預 薦何為南京刑書,恐妨銘耳。及太監懷恩起自謫所,一日詣內閣言:「新 君即位,如何以何喬新升去南京?」時尹閣老徐對云:「初以其年深, 暫且升去。今有此闕,又何難取?」劉閣老遽曰:「才到南部,如何可 取?」尹曰:「取屠滽亦可。」劉曰:「在廣東未歸」。尹曰:「昨具題本, 已復南台矣。」劉曰:「年亦淺。」蓋劉欲進一私人而不果。遂空其位, 乃薦彭韶為右侍郎。戊申春,塚宰王公首舉何為司寇,士夫翕然稱快。   河南耿公裕為禮部尚書時,常曰:「吾暮自部歸,必經過三原之門, 見其老蒼頭每持秤平油。吾自入仕,未嘗買油,故每過,輒面城而行。」 蓋愧之也。後耿公代王公為吏書,常以此語人,其心服如此,可謂賢已。 又朝士嘗言公之子自三原來京省公,只如貧士,止騎一騾而已。有司驛 遞,何從奉承之?又公女適宋監生者,只乘市井所顧兩人小轎。嘗以銀 二兩托雲南張鳳儀知印買寶石,叮嚀切勿使公知之。其刑於之化,非一 日矣。   弘治改元,今上即位,例該頒詔外國。江西劉景元戩以侍講使交南。 時交人吞占城、侵緬甸,頗難其行。劉毅然上道,攜二僕由南寧直抵其 境。交人驚曰:「昔之人皆航海來,颺檣蔽洋,留重易奇。今公豈天人 耶?何其簡速也!」奉迎館候,視昔倍恭。陪臣拜跪,劉據《大明集禮》 之文受之,不與交一語。至之曰頒詔,明日宴畢即行。王大驚曰:「一 國生靈,命緣天使!」致饋遺豐腆倍昔,金珠犀象,珍玩甚多。劉一不 顧即行,復遣陪臣要於路,期必致之。劉復書示以初入關詩曰:「咫尺 天威誓肅將,寸心端不愧蒼蒼。歸裝若有關南物,一任關神降百殃。」 交人益敬悚,遣陪臣入謝,表有「廷臣清白」之語云。   鄒智,蜀人,甫冠,中甲科,改庶吉士,即言事直斥內外執政,人 多忌之。己酉春,知州劉概、御史湯鼐妄言朝政,忌者遂指為妖言,並 捕鄒下獄,若楚不可言。鄒無所曲撓,供詞略云:「智與今湯鼐等來往 相會,或論經筵不宜以大寒大暑輟講,或論午朝不宜以一事兩事塞責; 或論紀綱廢馳,或論風俗浮薄,或論生靈憔悴,無賑濟之策,或論邊境 虛空,無儲蓄之具。」議者欲處以死,彭侍郎韶辭疾不為判案。乃得末 減,左遷石城吏目。   鄒智嘗因三原公徵起至京師,往見之曰:「三代而下,人臣不獲見 君,所以事事苟且。先生勿受官職,先請見君。凡時政之不善者,歷陳 於上,庶其有濟。一受官職,再無可見時矣。」公雖善其言,而莫能從。   山東秦公紘以都御史總督漕運,以巡按御史事關巡撫者,多會案不 肯徑呈,因會議言其非制。王三原公深然之,議稱巡按、巡撫事有相關 者,悉照行移體式而行。已著為令,然遵行者亦鮮。初巡撫官以六部卿 佐奉敕以往,按察司以非統攝,文移偃蹇,不受約。河南耿公九疇以侍 郎鎮關中,特奏下之,至今遵行,以後巡撫官俱改都御史,正緣是耳。 然與御史自有堂屬體,何又偃蹇如是哉?   江西蕭子鵬偽道學,藩臬以其虛名,時往候之。弘治初,應「懷材 抱德」之詔,起赴京師。塚宰三原公亦公禮遇之。後循例撥工部辦事, 上廳事直印。堂官還第,子鵬則負印前馳。京師人戲之曰:「蕭先生於 材未有所試,其抱負則有之矣。」聞者為之絕倒。   瓊台丘公濬學博貌古,然心術不可知。人謂陰主御醫劉文泰訐奏三 原公令人作傳事,可見其概矣。嘗與同寅劉閣老吉不協,劉作一對書之 門曰:「貌如盧杞心尤險,學比荊公性更偏。」時論頗以為然。   丘瓊台嘗以糯米淘淨,拌水粉之瀝乾,計粉二分,白面一分,搜和 團為餅,其中餡隨用,熯熟為供,軟膩甚適口。以此餅托中官進上,上 食之嘉,命尚膳監效為之。進食,不中式,司膳者俱被責,蓋不知兵之 法制耳。因請之,丘不告以故。中官歎曰:「以飲食服飾車馬器用進上 取寵,此吾內臣供奉之職,非宰相事也。」識者貴其言而鄙丘,由是京 師傳為「閣老餅。」又所進《衍義補》,中間並無斥及內臣一言。說者 謂其書必欲進,進必揣近侍喜斯刻之。此其心術之微也。   劉閣老吉,博野人。屢乾清議,言官論之,輒得溫旨。人謂之劉綿 花,以愈彈愈好也。   莆田彭公韶為吏部侍郎時,人不見其笑容,殆可比宋包拯。及遷刑 書,尤能執法。嘗奏減百官柴薪皂隸之半,朝士為之一喧,以為今俸不 實支,較前代已薄,所仰給者在此,而欲遞減,其何以養廉?事下,兵 部尚書馬公奏不可減,遂如舊。說者謂彭公老於治《書》,豈不識「既 富方谷」之義?詢其由,蓋欲論內臣一二事,故先言此以示無偏也。然 大臣行其所無事,似不當容心如此。   天台夏鍭進士,放回違限,例當送刑部問罪。鍭以為母不服,且以 詩風貢郎中欽。欽不懌,據法白於三原王公,欲送問。鍭急,因言曰: 「必欲問,有死而已。」鍭嘗以所作文獻三原公,公因停其事,命其屬 官勸鍭。曰:「果不可免,則以進士還官,長歸養母而已。」張主事志 淳因解之曰:「子節誠高矣,然以中進士,則不比隱者可行其志。今公 惜才好文乃如是,故遣某相告,果不服而長歸,任子歸矣。則據法行浙 江巡按御史,下縣提子,顧不驚令堂乎?」夏遂語塞。還以白公,公喜 見顏色。遣一辦事官,持手本引鍭送刑部,又叮嚀所遣官善慰諭之。及 官回,又召張引官而問曰:「鍭去云何?」曰:「送至刑部門外,鍭發歎 而易衣以進。」公微笑曰:「汝在道,還使之衣冠乘馬否?」官曰:「然。」 又微笑謂張曰:「此少年有文而不知法,故委曲成之。」張公嘗與予言 三原公於一進士猶愛惜保護之如此,而法則不少屈,可謂難矣。   何司寇喬新精於吏事,文學尤長,屬官凜凜奉法。先是,大理寺丞 缺,率以刑科及御史為之。適南京缺丞,何力薦其屬魏郎中紳補焉。御 史鄒魯在道年深,欲得此缺,心甚銜之。會何外氏來京,主其家,與鄉 人訐奏。魯遂誣劾何受賄主使,何不辯乞歸,然實不與知也。何在部聲 望與彭鳳儀韶相埒,皆學有經緯。彭先卒,諡惠安,士論不滿。林見素 俊巡撫江西,並論其事,何因得諡文肅。亦奇遇也。   巡按御史與三司官相遇,憲綱所載明甚。但近來御史張勢太過,諸 司亦曲意奉承,心以為常。李興者,河南人,性尤躁暴。巡按陝西,凡 三司官進見,令聽事吏在於大門高聲叫:「三司官作揖!」門子傳說:「進 來!」皂隸齊聲喝說:「進來!」又打死平人數多,又與巡撫都御史新 城韓文相忤。文劾奏,差官勘實,寘於大辟。三原王公恕疏解之,得免 死。自是三司官無報門之例,然威福尚猶然也。嘗聞先年一老監生任左 都掌院,群屬忽之,乃與二三新差巡按者相約入辭,且請教。掌院者厲 聲云:「出去不可使人怕,回來不可使人笑。」群屬凜然。固名言也。   李興在陝,曾辯一獄,人亦稱之。有楊二官人者,係大辟,久不決 引,稱係冤不已。查得本犯先年方十餘歲,與一女子通姦,因殺死巡檢 夫婦。連其父及其嫂錄之,嫂訴:「舅姑及夫俱亡,止遺妾與夫妹同居。 夫妹年方一十六歲,一日與妾閒步後園,忽見牆外一少年騎馬過,此人 貌美,妾不合稱之曰:『姑若得此為配,一生足矣。」夫妹與妾曰:『斯 何人也?』妾曰:『此即東門楊二官人。』既還室,越月餘,有故翁舊 識一巡檢任滿攜妻孥回,遇日暮來投宿。妾以翁故留之,以夫妹並宿妾 室,卻以姑室居巡檢,而以其子居於外。不意是夕為人殺死巡檢夫婦。 今蒙審,敢吐實以告。」李審女,其語亦如嫂言。李又審楊二官人:「汝 何彼時已伏,今又稱冤?」楊二官人訴曰:「某一時年幼,素亦未嘗桎 梏,又不勝棰楚,含冤承認,實不知情。」復問女曰:「汝與彼相處月 餘,何無暗識?」女曰:「貌固不能識,但曾捫其左膊上一肉瘤。」李 乃驗楊無有,叱眾且退。乃囑有司集女家左右前後四鄰四十戶共取結狀, 供楊有無通姦殺人情詞,連人解院。有司即集眾鄰取供呈解,李覽俱證 楊二因姦殺死人命。李怒眾曰:「汝等扶同,不詢源委。彼既行奸黑夜, 豈由告報諸鄰?汝等何據而知?」既叱左右去眾之衣,面縛,令鞭其背。 密視之,見一屠者左膊有塊。李遽呼之前曰:「汝知死乎?殺人者汝也!」 屠知情真事實,泣曰:「已知。」李曰:「汝何殺死巡檢?又何得而奸其 女?」屠曰:「是日其姑嫂在園相戲時,我因盜彼園中筍,耳聞其聲, 即潛伏於草莽中。俟其既回,至夕,因假楊二官之名入以求奸,相處月 餘。一夕復至其處,見二人同宿於?,某不勝忿怒,謂其又私他人,歸 取屠刀殺之。初不知其為巡檢夫婦也。」李曰:「何不當時自首?」屠 曰:「固畏縮苟延耳。」乃坐法,而出楊二。此亦折獄龜鑑,故記其略, 不以人廢之也。

第六卷

  世家多蓄異姓為繼子,卒之視如土芥者多。三原王公少育一子,命 名承祚,後生五子,命名字中亦同。幼子承裕公第進士,其《登科錄》 書兄弟行,承祚居長,下注釋「義官。」忠厚之風,於今僅見。   南京守備太監錢能與太監王賜皆好古物,收蓄甚多,且奇。五日, 令守事者舁書畫二櫃,至公堂展玩,畢,復循環而來。中有王右軍親筆 字,王維雪景,韓滉題扇,惠崇鬥牛,韓幹馬,黃筌醉錦卷,皆極天下 之物。又有小李、大李金碧卷,董、范、臣然等卷,不以為異。蘇漢臣、 周昉對鏡仕女,韓滉《班姬題扇》,李景《高宗瑞應圖》,壺道文會,黃 筌聚禽卷,閻立本鎖諫卷,如牛腰書。如顧寵諫鬆卷、偃鬆軸,蘇、黃、 米、蔡各為卷者,不可勝計。掛軸若山水名翰,俱多晉、唐、宋物,元 氏不暇論矣。皆神品之物,前後題識鈐記具多。錢並收雲南沐都閫家物, 次第得之,價迨七千餘兩,計所直四萬餘兩。王家多內帑物,時南都縉 紳多得觀之,以為極盛。然皆尤物,不宜專於一處也。   甲寅,張秋堤決。上命中官李榮、平江伯陳銳提督工役,祀神焚帛。 忽見火俄變人形,眼耳鼻口皆備。後壽寧戚畹,生事害人,楊憲副茂元 建言之,乃以此為陰盛所致。   乙卯,謝木齋遷以詹事入閣。我朝狀元入閣者,自洪武開科,至今 三十八科,惟六人。若胡文穆廣、曹文忠鼐、陳芳洲循、商文毅、彭文 憲與木齋而已。時人有詩云:「皇朝三十八龍首,身到黃扉已六人。」 後又增費文憲、顧未齋二人。   三原王公以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考滿,援例請授柱國階勛,時安陸 孫公交時為屬司,受知王公最深,對人云:「文官柱國以上,不許請授, 制載諸司職掌甚明。成化末,萬閣老安一品考滿,始封吏部靖給。尹公 以太子太傅為吏書。將滿,遂創為萬請而循之。今王公正人,必矯前弊。」 將伺間言之,見公已刻有柱國圖書,乃止。後屠公滽以太子太傅為吏書, 亦自請給。時馬公文升以少傅兼太子太傅為兵書,考滿當給。二公不協, 因固執惟內閣與吏書有請給之例,兵部不當請,尤為無謂。馬乃言之於 內,給之。張公志淳時為吏部郎中,嘗歎曰:「此無法守矣。」   雍王之國,舟經岳陽。土人傳陽樓自純陽降靈之後,往往多仙逸跡。 往年有仕者大作道曲,事畢徹筵場。翌日,命從人再登樓灑掃。忽見案 上有大字兩行曰:「岸嘴長,狀元出。城巢鸛,藩王過。」字勢飛逸, 不類人手,真神仙書也。亟下報,郡邑咸往觀之,已不見矣。因記其語, 邦人盛傳之。嘴在洞庭湖濱,久沒於洪波,至天順丙子,忽沙泥頓漲, 岸嘴遂出湖中。明年丁丑,華容黎尚書淳果魅天下。又數年,忽有群? 作露巢於城顛,眾皆異之。已而有王府建國於衡,道出城下焉。至是始 信呂翁降筆也。   馬公文升為兵書時,建言北嶽當祀於山西渾源州之恒山,今南祭於 曲陽縣者,蓋始於李唐飛石之祠,而宋地不及北嶽所在,故《志》有恒 山飛來之說。今京師在北,恒山在境內,而顧南行以祀北嶽,非禮也, 請改祀於恒山為允。事下禮部,時倪公岳為禮書,因執舊《志》,言不 可,事遂寢。馬公嘗語人:「倪非以《志》必可信也。其父謙尚書公, 初無子,因嘗遣祀曲陽之北嶽,私禱於神求子。夜夢嶽神指旁侍一人與 之,遂生倪公,因名曰岳,以是渠固執不改祀。然舜巡狩所祀北嶽,見 在渾源州南二十里,彼人猶知奉祀,而顧可往曲陽縣西一百四十里祭乎? 殊非禮矣。」

  丙辰春,予會試至京師,聞喧傳今年狀元仍在蘇州。蓋先是有一舉 子夢蘇州城大街盛張鼓樂,兩人夾持二旗,上大書「狀元」二字,二人 持竿,遍身流血。先是癸丑,太倉毛公澄為狀元,亦夢蘇城迎狀元,今 必驗矣。後果崑山朱公希周為狀元。方悟二人被血通紅,乃朱也。朱初 中會試,有人送《宋鑑》,云:「司馬公五規不可不看。」朱遂熟讀全文, 後制策果有此段。朱遂備書之,閣老徐、劉二公得其卷,稱為博學,薦 為第一。   陸御史完丙辰巡按汴梁,一日行湯陰,偶見道傍間有石刻,書「盡 忠報國」四大字。陸意謂岳武穆所書,蓋湯陰武穆故鄉也。是日駐節行 台,夜寢,夢入岳祠瞻拜,王起延陸坐,語之曰:「我解兵事時,在杭 之西湖甚得山水之樂,今棲於此,祠宇傾圮,甚不安之,願君為我料理。」 陸答曰:「恐某力不能終工也。」王曰:「君毋固辭。」陸復問曰:「素 聞王為秦檜所害,有諸?」王曰:「間有是言,然終害者張希岳也。陸 又曰:「今有子孫存者否?」王曰:「惟雷兒有一子,其後竟絕矣,言之 令人可悲。」陸熟視王貌,蘭室間有四痣。既覺,明日即謁王祠,瞻拜 畢,見王貌與夢中不爽。祠宇卑隘傾頹,王貌果為風雨所侵,鼻間剝落 四處。陸異之,即以本縣羨餘銀百兩命新之。不半載,廟貌殿宇,煥然 一新。此亦陸公與王感遇之深。陸後亦官太宰,乃為王瓊所害。   丙辰春,吏部缺尚書。眾推兵部尚書馬公文升、左都御史屠公滽及 一二侍郎堪補。馬自以部次年勞當得之,不意竟歸於屠。馬意不平,賦 一近體云:「朝罷憑闌一黯然,獨將心事訴蒼天。清朝有意推公道,白 髮無心著錦鞭。天下浮雲偏晻靄,地中陰氣已凝堅」云云。屠既得吏部, 當班於馬之上,固辭居下。是雖謙讓,然亦其中有未安也。   丙辰進士未聞選時,忽傳要選十一人,同舊進士一人,分撥五府、 錦衣衛修書,人皆不測其由。復訪知乃一上科進士,以養病應外選,欲 求內補,百謀未遂。聞徐首相溥好古貨,可通。其人素雄於貲,乃購古 琴古畫並珍品投之。首相遂許,乃與太宰屠公謀,令各衙門纂修會典。 緣府、衛皆武職,恐彩輯不備,不若於在部聽選進士內擇其有文學者, 分撥前項衙門,俟成書皆准授京職。屠以為然。初,進士登科,不樂外 選,多乾公差或養病回,因以為後圖。至庚戌以後,執政建議,除丁憂 外,凡養病公差回,或內外選,以下手一人為主。其人下手,實外選者。 設謀如此,可謂巧宦者矣。後得授禮部主事,累經彈劾,固不足深論。 但宰臣如此,可謂亦將焉用彼相者也。   予同年一人,南京人,精於文義。中弘治壬子《書》魁,乙卯代貴 官子入試浙場,貴官子高第,又與其人同中甲科。時人有詩云:「有錢 買得鬼推磨,無力卻教人頂缸。某也位高身子厚,某也衣短手兒長。」 其詩盛傳於時。後二人皆不容於清議,一止浙僉,一止太僕丞。今科場 要令,批首立貢院門內,辨閱同試者面貌方入,蓋由此始。聞其人入試 日,亦甚秘密,惟有一人見其須不類,心頗疑之,始傳其事云。   予同年吳江字從岷,為刑部主事,差還復命。鴻臚寺官語之曰:「聲 音要洪大,正選通政時也。起身不要背上。」至日早,吳果努力高聲, 亦無音節,又橫走下御街西。上為之解顏。時同僚楊郎中茂仁作一對句 云:「高叫數聲,驚動兩班文武;橫行幾步,笑回萬乘君王。」一時盛 傳資謔云。   戊午夏,京師西直門熊入城,守衛者不知,間有被傷者。大司馬鈞 陽公謂野獸入城非宜,既參問守衛者,因乞嚴武事以備盜賊。時郴陽何 主事孟春在職方,謂同列曰:「熊之為兆,既當備盜,亦須慎火。」同 列莫曉。未幾,城內在處有火災,禮部毀焉。或謂何:「此於占出何書?」 何曰:「餘不曉占書,曾記宋人紀紹興己酉永嘉災前數日,有熊自楠溪 渡至城下。高世則謂其倅趙允蹈曰:『熊於字能火,郡中宜慎火燭。』 果延燒官民舍十七八。予憶此事而雲,然不意其亦驗也。」   弘治中有回回入貢,道山西某地,經行山下,見居民男女,競汲山 下一池。回回往行,謂伴者:「吾欲買此泉,可往與居人商評。」伴者 漫往語,民言:「焉有此!買水何用?且何以攜去?」回回言:「汝毋計 我事,第請言價。」民笑,漫言須千金。回回曰:「諾。」即與之。民 曰:「戲耳,焉有賣理?」回回怒,將相擊。民懼,乃聞於縣。縣令亦 紿之曰:「是須三千金。」回回曰:「諾。」即益之。令又反覆言之,以 至五千。回回亦益之。令亦懼,以白於府守。守、令語之曰:「此直戲 耳!」回回大怒,言:「此豈戲事!汝官府皆許我,我以此逗留數日。 今悉以貢物充價,汝尚拒我。我當與決戰。」即挺兵相向,守不得已許 之。回回即取斧鑿,循泉破山入深冗,得泉源,乃天生一石,池水從中 出。即舁出將去,守、令問:「事既成,無番變。試問此何物耶?」回 回言:「若等知天下寶有幾?」眾曰:「不知。」回回曰:「今具珠玉萬 寶皆虛,天下惟二寶耳,水火是也。假令無二寶,人能活耶?二寶自有 之,火寶猶易,惟水寶不可得,此是也。凡用汲者,竭而復盈,雖三軍 萬眾、城邑國都,只用以給,終無竭時。」語畢,欣持以往。   己未朝覲考察畢,科道建言:「天下方面、知府等官,有治行表卓 者,宜加褒異,如古車服以庸之義。」於是吏部訪舉數人宜獎。疏上中 止。壬戌春,言者又舉故事,吏部亦訪舉六人,而布政周孟中、朱欽皆 在優列,亦不果行。意者或以所舉者未盡當而止,然此實風厲臣工之大 要。前代賜金,果皆盡其人乎?亦舉一勸百之典耳。   王古直,黃岩人,有奇氣,並不為人屈。嘗與黃侍郎孔昭、謝侍郎 鐸友善。一日遊京師,鄉人有坐事者,古直候諸官,官並捕入刑部獄。 獨暴立烈日,不與眾囚伍。李主事廷美異之,檢衣帽間,得柯學士諸詩。 問之曰:「爾能詩耶?」使賦日影。詩成,縱之歸。長揖而出,獄吏皆 大笑。自是得名。旅食三十年,無僮僕,不置釜甑,有大籠五六,惟詩 畫數百幅,中貯酒壺,辰出飲一兩勺已,復鐍之以去。上元節京師燒糯 汁為瓶以貯水蓄魚,旁映屏燭,通明可愛,俗呼「炮燈。」古直買置於 館,日玩弄為兒戲。一日誤觸碎,意怫然不樂,曰:「吾平生家計在此, 今蕩盡矣。」方作草書,值掾吏至,曰:「遽敗吾興!」掾欲毆之。或 俾自為計,古直曰:「我固可毆,毆則吾名益彰。」一日遇諸涂,竟被 毆。獨袖手承之以歸,亦不以屑意也。或勸使仕,大言曰:「我來為爵 祿圖耶?」「盍科舉乎?」則歎曰:「安得以少年處我!」嘗在酒所歎曰: 「此亦功名事業也。」蓋亦一世奇士云。

第七卷

  錢塘倪公岳庚申夏以南京兵部尚書改吏部尚書,一時極有風裁,人 畏奉之恐後,惟為都御史張公敷華一沮。蓋公從南來,假錦衣官之宅以 居,後欲償以值,堅不受,云:「有鹽在淮,乞一書與張,獲支則已矣。」 公從之,張得書,云:「我知倪塚宰風裁,且吏部外官所當奉承,第其 老矣,行且謀歸,不能屈法以奉人也。」大悔沮。   庚申夏,彗星出,虜犯大同,柝長城入關。兵出,屢不利。京師童 謠云:「天上有掃星,地下有達兵,若走須殺馬文升。」蓋馬久居兵部, 局乾不遠,惟恃險刻為事。朝廷有時賞賚各邊,多奏裁之,京軍布糧亦 從減削,遼東朵顏三衛,朝廷恃為藩屏,設都督一員、指揮四員統之。 近年某都督死,某子來襲,舊例惟命有文憑,驗過則與之襲。馬欺為遠 人,收其諸憑,延捱歲月,不與奏請。其子發忿以歸,示統部落以其無 職署,皆不可順使。馬又奏沙汰天下武職,其連歲賞賚鮮薄,上下易心, 遂致大眾寇邊,而為之聚怨,中外騷然。由是因塚宰闕位,榮遷以避禍。 言官吳人杜啟彈其臨難避禍,不學無術,眾是其言。古語云:「軍不賞, 士不往;軍無財,士不來。」馬蓋不聞此耳。   御史車梁,石州人,好飲而性暗。嘗奉文點閘郊祀齋宿衙門,導至 工部,梁由中道入,司務在二門候,亦不顧,至後堂見尚書曾公鑒,始 知其為部也。猶帶醉再三央說:「御史只說此是鴻臚寺。」人皆嗤之。 以年資升參議,明年朝勤黜退。予嘗記陳翰林音初以編修考滿到於戶部, 二司務訝其來,扣之,始知其誤認為吏部也。此二事相類,然人於陳公 多恕之,以其文學之士,且近於樸實故耳。若夫御史之官,豈應如是耶?   通政司奏事春秋凡七起,盛寒暑則省其二。自今上即位,無日不視 朝,供職頗難。時元公宇直為通政使,王公敞為左通政,姜公清、李公 浩新選為參議,聲音俱不甚稱。時有謠云:「元哭王唱,姜辣李苦。」 蓋元重濁,王尖麗,姜則急燥,李則氣短。亦切中去。   時朝政寬大,廷臣多事遊宴。亦師富家攬頭諸色之人,亦伺節令習 儀於朝天宮、隆福寺諸處,輒設盛饌,托一二知己轉邀,席間出教坊子 弟歌唱。內不檢者,私以比頑童為樂,富豪因以內交。予官刑曹,與同 年陳文鳴鳳梧輒不欲往,諸同寅皆笑為迂,亦不相約。既而果有郎中黃 暐等事發。蓋黃與同寅顧謐等俱在西角頭張通家飲酒,與頑童相狎,被 緝事衙門訪出拿問,而西曹為之一玷。然若此類幸而不發者亦多矣。   御史張智,淶水人,稱貨於鹽商某頗多,因同道御史陝人劉嶢往淮、 揚,囑其支鹽。劉未允,智乃與鹽商謀,置酒於城外鄭家花園,請嶢餞 別。且宿戒伺酒酣出妓,令二三光棍作緝事校尉緝出,挾其必從。後如 某謀,逼勒要銀千兩,方免聞官。嶢無計,智佯曰:「我與某處商人相 厚,令其出銀,淮、揚准其支鹽就了。」嶢以為然,遂出銀千兩得釋。 智分其半,商人至淮倍獲,且出入無忌。嶢慮有礙前程,遂引刀自刎而 死。科道交章劾其故,乃寘智等於法。   壬戌廷試,策問任輔相以修庶政之意。時洛陽劉公健為首相,主通 書「心純」二字。武功康狀元海起句云:「天下有不易之事,人君有不 可易之心。」遂擢第一。嘗聞宋淳熙間試士,孝宗受之光堯,主「堅忍」 二字,對答者得上。第一人起句云:「天下未嘗有難成之事,人君不可 無堅忍之心。」遂薦第一。   壬戌春闈,有一士未試前頗有議其事關節者,嘩然以為第觀揭榜, 若誠登第,則將有擊之者。已而其人不終場而罷。後有知者問之,乃曰: 其日方作文,忽見其號舍前陡黑不見天日,視之乃一人,形色衣服正純 黑色,軀頎且碩,當舍背立,逕遮其光。士亦悟安得此等人,托以如廁, 強出舍。出則天日皎然,回顧黑人無有。少選復入,甫坐定,又遮之矣。 出入數四皆然。雖強握管,不能作一字。其士因思此必冤纏作梗,竟舍 而出。比出,目觀爽然,卒無他故。   翰林院學士惟一人,多或三五人。壬戌秋,閣老洛陽劉公健因修《會 典》成,欲德翰林,一時升學士者十人。時禮部尚書已有六人,謝公遷 以在內閣,張公昇為禮書掌部事,元公守直以禮書掌通政事,賈公斌以 禮書掌鴻臚事,崔志端以禮書掌太常事,並南京為六人。崔由神樂觀道 士,京師為之語曰:「禮部六尚書,一員黃老;翰林十學士,五個白丁。」 一時盛傳,以為的對,且有譏警。蓋此五人謂山西張□、陝西楊□、大 興劉□、並某、某,皆成化戊戌閣老萬公安以私意選為庶吉士者。在翰 林未嘗讀書,其詩文一出,人皆嗤之。可見公論終不掩矣。   翰林院素稱清貴,無簿書之擾。舊有語曰:「一生事業惟公會,半 世功名在早朝。」所謂清者如此。李西涯時為學士,因眾失朝,罰運灰 炭。續兩句云:「更有運灰並運炭,翰林身上不曾饒。」一時哄然。又 聞有一檢討,討裡河之夫,又驛丞不接,甚不平。或謂之曰:「人多不 知檢討何官,可只呼學士就好。」次日果稱學士,仍前不出。乃賦詩云: 「翰林檢討被人輕,卻冒瀛洲學士名。依舊所司全不理,由來知要不知 清。」   癸亥春,例該考察京官。給事中王蓋寧國人,吳舜浙江人,俱為鄉 人訐奏不法事情,自慮公道難廢,乃先摭拾劾馬塚宰文升。又刑部主事 張?亦為帷薄事見在都察院問理,乃以女謁通戴都憲之內。戴公不知, 竟寘?於法,?亦誣奏他事。俱為言官論列。二公正部院當事,因迴避, 只延至秋,方行考察。王蓋、吳舜皆坐不謹,亦從末減云。   內臣何文鼎言語切直,內有乾宮闈戚畹者。上怒,撻之死。御史黃 山等上疏訟其冤,雖不之省,而亦不之罪也。   近時宦官如蕭敬之文雅,陳寬之謹厚,何文鼎之忠讜,皆不可少。 前此若金安之廉,興安之介,金英之知人,懷恩之持正,張永之剛勇, 王高之雅飾,後乎此若芮景賢之安靜,皆有取焉。至如馬騏之激變交南, 吉祥之怨望啟叛,蔣冕之讒亂宮闈,李廣之納賂干政,又其輩中之罪人 也。至於王振之專恣,陷駕北狩,汪直之驕橫,西廠害人,後乎此若劉 瑾之亂政謀叛,則又甚矣。   給事中張維新,己未進士,京師人。考滿受封,以其父未仕,請具 冠服,同入朝謝恩。預約親友,候朝畢由東長安門鼓樂迎至家。其父夜 不睡,在廊下假寐,偶聞鍾響,促入班,叩頭畢,慌忙走過御街西,因 憶前事,復橫過東。為序班所執面糾,奉旨:「拿!」就於丹陛下揪縶, 出午門外跪候,冠服皆褫於地。朝退迎送,本所以榮親,而瞬息至此, 事變真不可料,皆為之嗟悼。予因憶昔年吳康齋與弼徵聘至京,有旨次 日早文華殿引見。康齋預擬數事將口陳,夜宿於朝房,掛其巾於壁。熟 寐,因起遲,倉皇戴其巾以入。及見,上詢問再三,與弼俯首不能對, 叩頭而已。令左右送出左順門。朝士謂曰:「此正敷陳時也,何以不言?」 與弼皺眉,乃去巾觀之,有二三大蠍子齧其頂,腫痛不可忍。又彭閣老 時以狀元及第,次日該上表謝恩,演習已熟。因先夜勞倦,次早在直房 睡熟,忽聞鍾響,趨走不及。鴻臚寺糾奏狀元謝恩不到,奉旨追究,幾 危。賴李閣老諸公救之,乃免。此二事與張頗相類。噫!徵君之奏對, 狀元之面恩,皆尋常事也,乃至於此。古謂天威不違咫尺,信矣。   近一給事中建言處置軍國事一款:京城士人多好著五尾襯裙,營操 官馬因此被人偷拔騣尾,落膘,不無有誤軍國大計,乞要禁革。又一給 事中上疏為急救社稷事,曰:「見今北虜款塞,社稷危甚,急如人納粟, 以救社稷。」如此二疏,可謂之通達治體者乎?一時騰笑於人多矣。嘗 聞識者謂考選科道,須要察其文行,不可只拘人物。京師謠云:「選科 全不在文章,但要須胡與胖長。更有一般堪笑處,衣裳漿得硬幫幫。」 蓋所由來漸矣。   甲子科因言官建議,欲令京官出主考各省鄉試。惟浙江聘楊月湖廉, 山東聘王陽明守仁。時楊為南光祿以終養,王為主事以養病,俱在告。 聞聘,皆欣然往。兩省亦頗稱得人,然亦不免南台論劾。予嘗謂校文得 士,自古為難。唐惟稱陸敬輿得韓子,宋惟稱歐陽公得二蘇。此外若呂 東萊之知陸子靜、王應麟之知文山,亦絕無而僅有者。我朝如胡頤庵之 知南陽,姚文敏之知一峰,亦為罕見。又聞周宗伯洪謨初中解元,以減 場,時考官彭弼江西人,批云:「七篇之多,不如五篇之純。」周果知 名於時。又憶宋末太常蕭達主考,嘗於落卷中拔真西山。不知二公亦有 是否乎?

第八卷

  本朝狀元惟錢與謙無足取,延世如羅一峰,尚矣。前此若商文毅輅、 彭文憲時亦有可觀。若曾公棨、曹公鼐之才,劉公儼、任公亨泰之介, 張公顯宗,許公觀之節,皆無忝大科。其他則碌碌無述焉。若彭公教則 奪於壽,曾公彥則限於年矣。   南京守備太監劉瑯自陝西、河南鎮守至金陵,貪婪益甚,資積既厚, 於私第建玉皇閣,延方外以講爐火。有術士知其信神異也,每事稱帝命 以動之,饕其財無算。瑯有玉?環,值價百鎰,術士紿令獻於玉皇,因 遂竊之而出。或為詩笑曰:「堆金積玉已如山,又向仙門學煉丹。空裡 得來空裡去,玉皇元不係?環。」   李閣老西涯子兆先,幼穎敏絕人,為文下筆立就。每科場入試輒病, 久不中。至是卒,年未三十。西涯公哭之慟,自為墓志,人甚哀之。士 夫傳云:昔公之父名淳,金吾衛軍餘。微時為渡子日,嘗見一婦人早渡 午歸,迨晚復渡,如此者幾月。李一日詰其故,婦曰:「有夫係獄,日 往給其飲食,又復歸膳翁姑耳。所以不憚勞苦。」李聞其言,甚憫之, 遂卻其直,早晚任其渡。他日一叟見李告曰:「聞汝素有善念,凡獲善 報。汝有親骨未埋,吾當為擇吉地瘞之,後當有發。」因與擇一山,指 曰:「有白狐臥處,即佳壤也。汝可潛舁親骨埋其中。」李一夕往彼, 果見白狐稔眠不起。李恐天明人知,因折樹枝有聲,狐驚聳身,三立而 去。遂即其穴理之。明日叟來,詢葬事,李告以故。叟曰:「俟狐自起 乃為妙爾,今驚去,當中衰。汝子當不失為三公。」今其言果驗,公竟 至無嗣。   兆先文名甚高,然游俠無度,以是致病。公一日過其書館中,書其 幾云:「今日柳陌,明日花街。焚膏繼晷,秀才秀才!」兆先歸見之, 亦過公齋,書案云:「今日黃風,明日黑風。燮理陰陽,相公相公!」 傳之以為笑談。然予聞之,成化中眉州萬閣老亦題其子翼書館,翼亦答 之同前。豈兆先有所聞,或亦偶然同之乎?   左都御史戴公珊當考察,時吏部只欲憑巡按御史考語黜退,公不從。 吏部曰:「如是我不擔怨。」公不然,私謂張考功志淳曰:「果欲如此, 吾與子先將御史考核,從其賢者斯可。不可如貴堂上,一概從之。」由 是果有所得。公可謂至公無私者矣。予聞之張南園云。   崇仁洪鍾生四歲,隋父朝京以訓導考滿之京。舟中朝京與客奕,鍾 在旁諦觀久之,悟其行勢,為父行變,累勝客局。比至臨清,見牌坊大 字題額,則為父索筆書之,遂得字體。至京師,即設肆鬻字。京師異為 神童。憲宗聞之,召見命書。即地連畫數十字,又命書「聖壽無疆,」 鍾握筆久之,不動。上曰:「汝容有不識者乎?」鍾叩頭曰:「臣非不識 字,第為此字不敢於地上書耳。」上嘉其言,即命內侍舁幾,復以蹋鐙 立其上書之。鍾一揮而就。上喜,命翰林給廩讀書,其父升國子助教, 以便其子。弘治庚戌,年十八,登進士第,授中書。至是不幸嬰疾,未 三十而卒。   蕭山何孝子競,其父舜賓原任南道御史,以事謫戍廣西,後遇宥回 籍,頗事武斷。當涂鄒魯以御史謫官縣丞,升任知蕭山,恃勢妄為,自 號蕭然逐客,又改牧愛堂為寄豸堂,時常仍服豸繡。舜賓譏之,成仇。 魯欲戕害,乃與二三吏卒謀作廣西移文勾取。遂差強徒十數人押舜賓起 解,仍搜捕其子姓,寘之獄。及押舜賓行至江西,其吏卒受魯密囑,百 般苦楚之。至夜,候舜賓睡熟,乃用沙袋掩口身死。其人還報魯,受賞。 競逃匿,日夜思報父冤。一日聞魯已升山西僉事,伺其日出接憑,暗結 親鄰,伏於道左,將魯拖扯下轎,用石灰擦瞎雙眼,用船裝至浙江。臬 司當將競監候,上其事。法司題奉欽依,差給事中李舉、刑部郎中李時 往勘其事,擬魯屏去人服食因而致死為首,絞罪;係篤疾,奏請。何競 毆本管五品以上官,照例發口外為民。士論不平,競復具奏。再差大理 寺正曹廉勘問,乃擬魯謀殺人造意,斬罪。餘俱為從者,絞。何競為親 報仇,情有可矜。奉聞,可之。輿論稱快,遂稱競為孝子云。   近來士夫多信地理,程篁墩學士代謝於朝注《雪心賦》,林見素都 憲偕謝評事廷柱遍遊閩中。則自朱晦庵已深信之,蓋其天分之高,又與 胡五峰、蔡西山、陳北溪諸賢相與,講明益精,其說事多奇中。相傳其 墓下有讖書曰:「某橋水漂,子孫入朝。」景泰癸酉歲,上問:「朱子有 功聖門,子孫世祿否?」禮部奏云:「未蒙恩典。」詔錄其嫡長子孫一 人,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永奉祀事。其裔孫某入朝之日,墓前水發, 橋為之傾。   工部吳主事某,湖州人,家素饒,號呂山吳家。初中進士,欲壽其 父,緘幣求於西涯公。時公為學士,鄙其為人,不許。吳問其友人曰: 「今朝中爵位極大者為誰?」友人云:「英國公太師左柱國也。」吳乃 以幣求英公,英不知來意,遂受其幣,令門館作詩與之。吳得詩,誇耀 於人云:「說甚麼李學士,英國當朝第一人,乃為我做詩!」人皆掩口 而笑。後因考察調外,將歸,乃以其父好騎驢,且年老,為構壽材一副, 買驢一頭。到家之日,適其父初度,開宴集賓朋為樂,聞其子至,甚喜。 客曰:「公子遠來,必有奇物為壽。」詢其子,乃曰:「壽器一副,驢一 頭。」眾皆失色,其父亦慍懊數日。某呆如此。   王編修瓚,一日自司禮監教書出,謂一二同年曰:「今早在左順門, 見紅氈衫裹一婦人,不見其面,只見二小足。有人隨去,見二內使押送 赴浣衣局。守者俱起立迎入,待之異常,不知其由。」後數日,乃聞參 送數人至西曹問罪。內鄭旺招係壩上人,有女名某,先年選入掖庭。近 聞生有皇子,見在太后宮內依住。旺每歲來西華門內臣劉林探問,但有 新時面麥瓜果,即托林送入,與本宮使女黃女兒說知遞進,悉回有衣服 針線等物。旺回家誇耀,鄉人稱為鄭皇親,京城內外,人爭趨赴,已二 三年矣。近被緝事衙門以妖言訪獲,說者以為有所受也。後內批:「劉 林使依律決了,黃女兒送浣衣局,鄭某已發落了,鄭旺且監著。」時論 以為旨意發落,意自可見。若果妖言,旺乃罪魁,不即加刑,又鄭氏止 云「已發落了」,尤為可疑。其卷案在刑部福建司,人多錄出,以為或 有所待。後乙丑五月大赦,閔司冠即將旺放出,該司執言事大須請,閔 以為詔書不載者,即宜釋放。蓋亦意有在云。   湖州人以養蠶為生,然蠶神甚異。弘治中太倉孫廷慎行販安吉,往 來皂林。見巡司獲盜三人,其人是彼處大族伍氏家丁也。蓋其家每歲畜 蠶,因蠶多桑薄,?之不繼,乃棄蠶十餘筐,瘞之土窖中。三人仍駕船 往市桑葉,不得。舟還途次,忽一大鯉躍入舟中,約重數斤。三人喜其 罕得,載歸饋主。舟經皂林,巡司異其小船而用兩櫓急駕,疑之,遂追 捕至。檢其外,見頭倉有人腿一。三人自相驚駭,巡司即縛解浙江按察 司,拷掠甚至,詰其身屍所在。三人不勝鍛鍊,訴辨得魚之故,變易之 端。主司不言,三人者不得已而認之云:「殺人,身屍見埋在家隙地內。」 主司即命吏卒人等押至其家,妄指一地,發之,正是瘞蠶之處,蠶皆不 見,惟見一死屍,身軀完全,乃少一腿。事之符合,並家主俱抵罪。此 事江南人盛傳其事到京。豈其家害蠶命數多,有些冤報?然司刑者不可 不審也。   乙丑松江劉知府琬上疏旌表一節婦,乃華亭張尚書鎣少子未婚之婦 也。少子某,事遊蕩,與娼狎,被驚得心疾,遂不起。某原聘京衛趙指 揮某女,沒時張為御史,居憂於家,即具書慰報於趙,令其別議。趙得 訃,報其女。女曰:「千里之音,真偽未可知。縱有凶說,而此身已生 死係於張氏矣。」趙夫婦素知其女至信,雖有媒妁來議,然不敢許。逾 年,公服闋之京。趙往探之,且告以女之言。公恐負其女,備儀令夫人 往慰之,女但唯唯。越數日,女告其母曰:「彼既來慰我,則盡禮。母 親可率兒往展謝之,雖未及睹夫儀容,得拜翁姑,亦名分中事。」父母 是其言,即具禮母子偕往。女留張舍,卒不肯歸,曰:「既已身許張氏, 夫死命也,決無他議。留此以事舅姑,盡婦之道。」謂母但歸,母不咈 其言,如其志。女時年十八,張與夫人別設一室,令夫人與俱。既而足 不外履,慈惠婉順。張夫人亦嘗論其可嫁之意,女曰:「有死而已。」 是夕自縊,幾絕,賴救免。自是絕不敢道。四方士夫多為文以紀之。近 時戲文盛傳商三元輅事,頗類此。然彼是虛誣,而此則實事也。因記於 此以風世。   西曹有一對云:「一雙狀元子,兩個探花爺。」是雖資謔,然亦奇 事。蓋主事有張恩、王守仁,其父尚書昇、學士華,皆狀元也。又有劉 鳳儀、李瓚,其子內翰廷相、內翰龍,皆探花也。又一對:「魯鐸分南 北,朱袞別妍媸。」蓋壬戌進士有兩魯鐸、二朱袞,一湖廣人,一永平 人,一貌美,一不揚,故云。又丙辰進士有孟春、季春、夏鼎、周鼎, 西涯閣老嘗即席命對:「孟仲季春惟少仲。」已而即應聲云:「夏商周鼎 獨無商」皆無然奇句也。   乙丑賜崑山顧鼎臣為狀元。尹閣老直家居,謂人曰:「此名未善, 蓋臣字與成字同音,鼎成龍駕,名犯嫌諱。」至五月,果然。人謂尹之 言亦有自也。蓋景泰辛未狀元乃柯潛,時人云柯與哥同字,未幾英廟還 自北,退居南宮,固「哥潛」之讖。又天順癸未春御史焦顯監試,有火 災。時人語曰:「御史原姓焦,科場被火燒。」蓋宋末亦有「不因南省 火,安得狀元焦」之語。當時或未之避,然亦偶湊合耳。初,顧之父恂 得一夢,云「鼎臣為狀元」,初欲以此名其孫潛,未果,乃命其少子, 即鼎臣也。果然。   是錄分上下篇,昉自弘治改元,至乙丑冬而止。上篇事關廟朝,下 篇則臣下事也。皆即一時所聞,或因一言一行之微,漫書之,初非有所 擇也。若夫聖政之宏綱大紀,及諸臣言行之詳,自有國史與諸家文集在 焉,茲固其餘焉耳。嗚呼!惟我敬皇在御十有八載,明作之功,惇大之 化,比隆三代。而又克勤於政,無日不視朝,雖值雨雪傳免,而鑾輿猶 御正衙,呼二三大臣參決政務。故當時在朝諸縉紳,下迨蟣蝨之微,無 一人不欲趨朝以仰承休德,而聞夫所未聞也。愚臣自叨第後,獲綴班行 之末,無一日不睹聖顏、聆天語,有所聞見,即銘諸心臆,退從諸鄉先 生游,復悉其顛末,益聞其所未聞,即以片紙敬書,投之緗笥。鼎湖龍 遠,攀髯靡及。乃取而諦觀之,未嘗不泫然流涕,悵然增感也。遂繕寫 成帙,釐為四卷,以備遺志,亦將自附於裨官氏之末云耳。   重光大荒落之歲陬月既望,謹識。